
需要扣除10积分,您确认观看?
确认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步至APP或电脑端官网“我的"查看。
一边裁人一边招人。如何一眼识破简历上的整容点?
火丁2019-06-25 08:12
1个回答
HR的心碎了
简历的作假率据不完全统计,达到66%。简历一般都会对自己的建立做一定的修整,这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对简历的整容点进行识别。 1.警惕“含糊”信息 求职者在撰写简历时常常会隐藏一些不利信息,夸大一些有利信息,而达到此目的常用技巧之一就是运用含糊字眼。 (1)水平含糊。 例如,一位大学毕业生的简历中有这样的描述:“英语水平: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用这种含糊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技能水平,基本可以推测该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通过英语最基本的四级。 (2)教育经历含糊。 学历一般是非常硬性的指标,所以求职者可能会做一些处理。例如,一位自考的大学毕业生,对受教育类型不做说明,从简历中受教育时间看很容易误以为是统招统分的学生。 因此,用人企业在制作求职申请表时最好特别注明“受教育类型”;如时间含糊。例如,有一份简历是这样写的:“1999-2003,××大学管理学院;2004-2006,××有限公司”,如果从“年份”上看,一般人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里的空隙很大。 如果这个人于2003年7月份大学毕业,2004年7月份就职,中间就会有一年的空档。仅从年份上看,中间甚至可以产生近两年的空档,如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所以,用人企业在制作求职申请表时通常需要特别注明求职者对时间的描述要具体到某年某月。 2.警惕“逻辑性”问题 在审查简历时,要关注简历中有关信息的逻辑性,如简历中的描述是否符合逻辑性、是否符合应聘者的真实身份、是否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等。 (1)不合逻辑。例如,求职者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企业和一些高级职位,而他所应聘的却只是一个普通职位,这种不合常情的事情就需引起注意。 (2)不合身份。例如,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中,有关社会实践的部分有以下描述:“在××公司,负责销售工作”。类似这样的表述明显不符合求职者的身份,公司会让一位做兼职的大学生负责销售工作,让人怀疑。 (3)前后矛盾。例如,简历中可能有以下信息“出生年月:1985年8月;学历:中专;教育经历:1997年9月进入××中专;工作经历:2001年进入××公司”。在这份简历中,存在明显矛盾的地方。从时间推算,这位求职者应该是12岁进入中专学习,16岁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按照现在的教育制度,12岁应该正在念小学,就算读书早一点,也应该在读初中,不可能读中专。 (4)时间不连贯。求职者的简历中发现如下信息“1999年9月-2003年7月,武汉××大学本科;2002年6月-2004年8月,广东××公司”,从简历上看,学习和工作地点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大学四年的时间有两年不在学校。后来经过证实,发现该名求职者获得的学位是通过函授得到的。 (5)自评价与事实不符。主要查看求职者自评价是否适度,是否属实,是否与工作经历中的描述一致。例如,一位求职者在自评价中自称“细致耐心”,可在简历中却发现多处错别字。 清晰和逻辑是简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
2019-06-25 17: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