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要扣除10积分,您确认观看?
确认儒思平台“超级会员”产品已关闭,已经开通对应权益的老用户不受其影响,请移步至APP或电脑端官网“我的"查看。
考勤问题
换考勤机,指纹或者面向考勤,花这个钱比员工懒散耽误工作的成本低多了
1015浏览1回复
员工出差问题
1、这个不好界定,个人觉得还是先沟通吧。毕竟都是工作的需要,而且时间也不会很长久。不知道当时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或者是办理入职的时候,会不会和员工说清楚,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会需要短期出差,2、工作如果真的很好,员工本身自己也喜欢,好好沟通一下,应该是可以的。别动不动就处罚,看看员工的难处在哪里,知道需求,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981浏览1回复
工伤判定和处理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以上工伤认定中,员工下班去打饭及查考勤都不属于工伤范围,为此在处理时从中找相关的来符合认定工伤,可以从第二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收尾性的工作来找事例符合处理,但员工此事认定不了工伤,在公司场所内摔伤医疗费还是应公司出,给其工伤待遇,但也要协调好,本人有责任自行摔倒,治疗好后就没有必要去申请评残,只是个摔伤没有评残的必要,因之前处理时没有相对的沟通好,员工就会认为全部责任是公司的,导致很多过分的要求,为此在处理前应沟通好,事后就没有这么多事。
896浏览1回复
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合同,出工伤怎么办?
1、举证劳动关系,15年,已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投诉要求公司补缴社会福利保险费用,当然个人也要承担相应的个人部分。3、举证工伤,依据伤残不同级别等原因享受不同的待遇,公司未购买工伤保险,费用有企业全额承担,标准可查询社会保险法以及咨询当地工伤管理部门。
873浏览1回复
员工因工伤住院而未签劳动合同,企业要付双倍工资吗?
处理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二倍工资争议时,应认识到二倍工资是具有惩罚性质的赔偿金,是专门针对用人单位设定的法律责任。但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的法律行为。因此,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因不可抗力等原因,用人单位完全没有过错,而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此时裁决用人单位承担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明显不公平合理,违背了法律的精神。处理此类争议时,应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过错,如果有过错即应裁决其承担相应的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如果没有过错,则不应裁决。本案中,由于谢某从进入公司到受伤不到一个月时间,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的宽限期内,因此公司未订立劳动合同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在双方劳动关系满一个月后,谢某被确诊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住院治疗,其神志不清,客观上无法完成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而劳动合同属于人身性合同,也无法由他人代为订立。因此,谢某的客观条件决定双方无法订立劳动合同,且该公司已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支付了谢某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待遇,支付了医疗费用等,并未给谢某造成损害,公司并无主观和客观的过错,因此不需要支付带有惩罚性的二倍工资。当然,本案也不宜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的规定,允许公司以谢某不订立劳动合同为由终止双方的劳动关系,那将会从根本上损害谢某的权益。因此,在公司必须保留劳动关系却又无法和谢某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果要求公司支付二倍工资显然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二倍工资作为惩罚性措施的立法宗旨,故谢某的诉讼请求仲裁应不予支持。案例延伸阅读: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一、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981浏览1回复
如何有效的保留员工?
1、靠企业的周围环境的优美。2、靠企业的薪酬福利管理制度。3、靠企业的的人文关爱机制。4、企业的收入水平是否与当地周边、同行的比较如何。5、员工对劳动纪律等企业规定的认可等。
1073浏览1回复
养老保险在异地交,现人已离世在别处能退吗?
要提供有资料:一、死亡待遇发至死者养老金账户的,提供如下资料即可:1.由申请人(死者遗属)填写《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申请书》。2.申请人身份证及复印件。3.死者的身份证或户口簿或户籍注销证明原件和复印件。4.**机关、司法部门或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殓葬证或火化证等原件和复印件。5.死者本人在佛山农业银行开户的活期储蓄存折原件及复印件,或提供农行借记卡(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签名确认),提供异地借记卡的须列明开户行全称。二、死亡待遇发至死者账户外的其他账户的,再增加如下资料办理:1.以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姓名在佛山本地农业银行开户的活期储蓄存折原件及复印件。或提供农行借记卡(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原件及复印件(本人签名确认),提供异地借记卡的须列明开户行全称。2.该继承人与死者关系的有关证明材料(如户口本、结婚证等)。注:待遇发至死者配偶的银行账户,须提供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其他成员联名确认的《授权委托书》。待遇发至配偶外其他继承人的,须提供公证机关出具的继承人关系及委托代理事项公证书。3.法定继承人无法亲临办理的,须提供:该继承人签名确认的《授权委托书》(例:发放至配偶的,在《授权委托书》中注明委托代办事项。注: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流程:1、请人向所属社保分局待遇窗口或行政服务中心社保业务窗口申请。2.社保分局或行政服务中心社保业务窗口初审、复核、审核。
1012浏览1回复
试用期未满,没有签订合同,提前三天提出离职,公司不给工资合法么?
1、首先,工作了就是劳动关系建立了,劳动报酬是按劳给付,不能不给。2、没有签订合同,不代表否定了劳动关系,手机里的那些材料,是在公司工作的证据(说实话,能保留这些证据的人不多的,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保留的)。3、具体的材料,如果确定要维权了,可以先查一下当地仲裁机构的电话,询问一下是否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材料。有些材料属于单位掌握的证据,是可以要求单位提供,单位提供不出是要承担不利后果的。4、钱数目不算太多,工作也就一个星期多一点,几百元的事情。当然是不是要出口气,那是自己考虑的事情了。自己衡量清楚以下利弊:(1)劳动仲裁维权对个人精力的牵扯,会否影响到求职过程,得失需明白。(2)仲裁记录容易让单位产生疑惑和偏见,怕将来自己也会因为个中失误而被告。有有时候心里不爽,我也觉得企业这样不对,但是有些情况自己也得衡量一下。找个机会与他HR再谈谈,澄清利弊,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919浏览1回复
工作报酬问题
凡是公司原因导致离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都要按照劳动合同合同法给予补偿。关键是要拿到是公司原因终止合同的证据。比如降低工资、拖欠工资,但一定不能自己申请写离职报告。
914浏览1回复
超过60周岁的员工需签什么合同?
适合签订返聘协议,劳务合同也是可以的,但是对本企业退休员工那无疑返聘协议更合适,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不受劳动合同法的调解。都适合退休男职工、退休的女干部、女职工。
1057浏览1回复
劳务工的工伤问题
劳务协议不适用于工伤范畴了,可以按公司为其购买的商业保险进行处理。该员工已经退休,不适用于劳动法,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即可终止劳务协议。
899浏览1回复
员工主动提出想拿经济补偿金离职,怎么办?
收集相关证据,走辞退流程。或者私下里举报他聚众赌博啊,这样局子里的人就可以把他抓走了,届时公司再根据法律法规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978浏览1回复
怀孕女职工非要来上班,公司该如何处理?谢谢
可以面谈,做好谈话记录和录音之类的,证明依据医生要求需要休息,但是本人强烈要求上班的。尽量要求其回家休息,可以动用其家人的力量啊!如果非得上班,还是要适当调控工作量,
894浏览1回复
员工回家途中出车祸死亡可以算工亡吗?
1.核定加班8点有没加班申请单等因公原因。2.走工伤流程,把相关资料提交劳动部门审批是否符合工伤。3.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给予一定费用慰问。4.《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第十四条、第(六)条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5.工伤死亡跟非工伤死亡的赔偿还是有一定差异标准的。以下百度:1、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非因工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1.丧葬补助费,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个月。 2.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分别给相当于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救济费,其供养直系亲属一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二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9个月。三人或三人以上者,为死者本人工资12个月。
832浏览1回复
员工离职后再次入职相关待遇怎么计算?
1、不可以重新约定试用期。2、累计计算。3、按照入职时剩余日历天数结算本年年休假。参看企业职工带薪实施管理办法。
946浏览1回复